查看原文
其他

競選政綱裏的這條,或開創香港創科新未來!

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-05-15

本文要點

李家超表示「無創科就無未來」,強調「唔等得」。

第六屆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上周六發表競選政綱,表示「無創科就無未來」,強調「唔等得」,其政綱中的六大核心政策的第二條,就是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,帶動經濟


各界人士對此紛表支持。有創科界選委表示,本港有條件發展創科,而發展創科符合時代趨勢。有選委向李家超提出多項建議,包括加大創科的投入和創造更多科研職位,建議政府允許公營機構的學者和研究人員,在產研項目的商業收益中分享更大的份額,藉此吸引更多畢業生投身創科研究,儲備人才,開創未來



大公報記者 張凱晴


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、選舉委員會科技創新界選委冼漢迪昨日接受《大公報》訪問時表示,本港有條件發展創科,至於發展創科的必要條件之一,是具備足夠的研發能力。本港有五所世界100強的大學,當中更有四所名列50強,躋身中科院院士的香港科學家已經有31位、工程院院士7位,合計38位。兩院院士人數逐年增加,反映出香港堅實的科研實力。


左圖:創科界人士建議引入更有效激勵機制,吸引畢業生選擇投身本地創科。

右圖:李家超上月到訪科學園,戴上智能眼鏡感受遙距操作,親身體驗香港創科成果。

  

引入激勵機制 分享更大收益

  

新冠疫情重創多個行業、嚴重打擊經濟,全球都急切希望盡快復甦。冼漢迪認為,此時此刻,若本港大力投放資源發展創科,必對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好處。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重要的區域發展戰略,國家賦予多方面發展機會,這是香港的巨大優勢。所以,雖然疫後一些地區的經濟可能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,但若我們繼續加大投放資源發展創科,借助獨有優勢,可以更有效提升整體競爭力。」


對於李家超政綱中有關創科發展的部分,冼漢迪十分贊同。李的競選政綱中提到「創造更多科研職位」,冼漢迪指出,本地正面臨科研人才流失,問題值得關注。他引述數據顯示,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近年取錄內地生佔比甚高,不過由於近年社會政治氣氛的影響,加上缺乏就業出路,不少內地生畢業後選擇離港。冼漢迪認為,政府應引入有效的激勵機制,例如允許公營機構的學者和研究人員,在科技應用產研合作項目的商業收益中,可分享更大的份額,以吸引畢業生投身本地創科行業,形成良性循環。


李家超舉行政綱簡介會(香港文匯報記者攝)

  

推動再工業化 吸引外企投資 

科學園主席查毅超早前亦建議李家超,應在創科、再工業化及融資方面大力投放資源。查毅超說,科技園近年積極鼓勵本地傳統工業升級轉型,以騰出部分廠房或土地改建成現代化廠房,有助推動本港再工業化。科技園轄下3個創新園,短期內會推出新措施打造示範項目,引進新興產業及推動本地科研在港生產,以供將來馬料水填海計劃擴建科學園以及北部都會區借鏡,吸引外企來港投資。


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(外務)黃錦輝教授表示,「以結果為目標,解決不同問題」是李家超制定的未來施政三大方向之一。他對此非常認同,並建議發展創科時可參考之前政府提出的八大方向,包括官、產、學、研、用各範疇的應用,進一步發展,前途光明。

協同效應|倡專責部門統籌 「北都」打造創科新高地


為提升香港競爭力,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上周發表競選政綱時表示,會以「北部都會區」為新的發展引擎,成立部門專門就其規劃和發展作全盤考慮。同時通過「北部都會區」與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,全面開拓及帶動多元經濟。有創科界人士表示,成立部門專門負責有助跨部門、跨境、跨產業、跨領域統籌,有助都會區的發展。


李家超在政綱中指出,未來將設立「北部都會區」發展統籌部門,推展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和建設,加強與內地的聯繫和互動,就土地規劃、經濟發展、產業策略、房屋建設、基建連接等作統籌落實,在「北部都會區」發展創新產業,吸引優秀人才及資金,全力建設高生活質素的都會區,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引擎、科技創新的新高地。


李家超發表競選政綱時表示,會以「北部都會區」為新的發展引擎,成立部門專門就其規劃和發展作全盤考慮(資料圖片)


支援初創在灣區發展


他表示,特區政府會以「北部都會區」為紐帶,共建高質灣區及帶動多元經濟,包括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,增加與周邊城市在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、數據流等的流動,並積極支援本地青年在大灣區的學業和就業、初創及中小企業在大灣區的發展。


香港青聯科技協會主席黃麗芳認為,成立專責部門有助於跨部門、跨境、跨產業、跨領域統籌,做好當區持份者的認同、深港及大灣區合作協同,甚至與內地的規劃銜接與制度對接,做好數字經濟、綠色經濟,實現宜居宜業宜遊。

特 稿|體驗港科研力量 李家超:感到自豪


特首選舉候選人李家超重視創科,上月他到訪香港科學園參觀時,更親身體驗創科成果,直言為香港科研力量感到自豪。「今日有些體驗令我印象深刻,如戴上智能眼鏡,感受遙距操作,又坐上一部由年輕人研發的飛行模擬器,模擬在香港上空飛行。」他在當日的社交媒體上寫道。


李家超還寫道,對於今次的到訪,自己了解到香港創科生態面對幾大難題,包括人才、資金、土地,及一些「過河」等問題,「我把大家給的意見一一記下,接下來要與團隊研究如何補足弱點,繼往開來。」他又表示看到這些科研成果時感到非常興奮,為香港科研力量感到自豪。


李家超到訪科學園與初創企業和科研界別的選委交流。(資料圖片)

  

李家超創科政綱提要


•提升整體科研生態圈,吸引內地及國際企業在港設立高端生產基地,建立大灣區科研平台;創造更多科研職位,吸引頂尖人才匯聚香港


•積極發展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,構建國際科研之都


•加快推展智慧城市,促進社會廣泛使用數碼科技,推動各行業的升級轉型


•拓展政府創科政策,如匯聚創科人才、推進科研基建及活用創投資金等


•鼓勵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商品化,發展高新科技創業,提升私人企業在港的科研資金投入


•推動香港和周邊城市全條產業鏈的結合,同時將河套打造成深港科技合作區,配合北部都會區的發展


•設立「北部都會區」發展統籌部門,推展北部都會區的建設,加強與內地的互動


社評 | 創新驅動 全面提升競爭力



  

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,香港必須鞏固並提升競爭力。李家超在政綱中用了最多的篇幅闡述如何推動未來的發展,並提出包括鞏固金融中心、發展創科中心、塑造文化之都等在內的六大核心政策、32項具體措施,目標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才、創造更高素質就業機會,讓各界市民都能共享經濟成果。這一系列舉措,抓住了未來發展的關鍵,切合了香港實際,若能獲得全面落實,必將推動香港發展邁上新的台階


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最具競爭力的角色,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不能光吃老本,必須與時俱進。李家超在此方面提出9項措施,核心就是用好國家支持。例如鞏固並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、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、提升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業務,並深化及擴大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等。這些舉措切中金融業發展的癥結,事實上也是業界呼籲已久的政策,越早落實,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就越穩固。


未來的競爭,科技是第一位的,李家超明確提出「無科技、無未來」的理念,將發展創新科技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。他在政綱中強調,香港應加快推展智慧城市,政府帶頭運用數碼科技,並在法例、法規等方面作出全面配套;吸引內地及國際大型企業在香港設立研發及高端生產基地,善用香港高校的科研能力,促進政府、學界、業界和研發界的跨領域和跨地域合作,積極鼓勵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商品化,將河套區發展成深港科技深度合作區等等。這些措施目的是要打造一個完善的科研發展生態圈,只要按此思路推進,一個世界矚目的國際科創中心將在不久之後屹立在中國的南方。


空間不足是制約香港創科發展的另一個痛點,這個難題可以隨着「北部都會區」發展規劃的推進而得到化解。「北部都會區」是由現屆政府提出的構想,但李家超的政綱更具前瞻性和可執行性,例如他強調要細化該區的創新產業規劃、交通規劃、生態保育規劃和融入灣區規劃,以「先易後難」的原則,訂立時間表和路線圖,分階段推進。當「北部都會區」得到全面落實,未來港島的金融中心和北部都會區的創科中心並駕齊驅,雙輪推動,香港發展將如虎添翼。


提升競爭力不能局限於經濟、科技等硬實力,提升軟實力不可或缺。李家超強調要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政策,西九文化區、東九龍文化中心、「文化IP」數碼平台將成為重要實驗場,協調發展文化、旅遊、體育等各層面,打造「香港品牌」,為年輕人開拓新出路及就業機會,讓有志者釋放創意。未來香港有望成為亞太區域最具活力的文化藝術交流、表演、展出的中心。


發展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香港當前面臨的是異常激烈的競爭環境,必須以戰略性的目光進行長遠規劃,全方位提升香港競爭力。李家超的政綱,全面精準地切合了香港所要鞏固和提升的優勢、所要彌補的競爭力短板,積極主動、進取有為、務實貼地。一旦得到貫徹實施,將有力推動香港創造持續發展空間,真正做到令港人及國際投資者安心、放心並增添信心。



往期推薦

競選政綱 | 公務員變革或將強化問責制


「如成功當選特首,首先處理通關可能性」


這一日,李家超冒雨連走三場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